近日,挪威在与俄罗斯的边境上重建荒废的围栏,以防止驯鹿跑去俄罗斯吃草。
这一边境围栏长150公里,历史可追溯至1954年。挪威农业局表示,挪威汉波瓦特内特镇和斯托斯科格镇之间约7公里的围栏将被更换。重建工作预计将在10月1日完成。这一工程花费约370万挪威克朗(约251万元人民币)。
(相关资料图)
有挪威官员说,今年截至目前,已有42头驯鹿从挪威进入俄罗斯境内觅食。对于挪威政府来说,这些动物偶尔“串门”的代价实在高昂,他们需要向俄罗斯支付巨额赔偿金,作为俄罗斯草场损失的赔付。
挪威农业局表示,由于这些驯鹿不是野生的而是放牧的,所以俄罗斯向他们提出了两种赔偿方案:一种方案是,对每头进入俄罗斯境内的驯鹿收取约5万挪威克朗(也就是已经支付了210万克朗的驯鹿觅食费用);另一种方案是,挪威一次性支付约4700万挪威克朗,作为给俄罗斯保护区的补偿。
1927年芬兰故事大王马尔库斯就是从拉普人这里获得灵感,在电台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就开始瞎编: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住在耳朵山上,这座山长了耳朵,圣诞老人可以听到小朋友们在想什么……
这些驯鹿由挪威中部和北极地区的土著萨米人(Sámi)放牧。萨米人以前被称为拉普人(Lapps),据说起源于中亚,大约在9000年前与他们的驯鹿群一起在欧洲北极地区定居下来。他们世代居住在拉普兰(Lapland),活动范围从挪威北部地区经瑞典和芬兰,一直延伸到俄罗斯。不过在整个北极地区,大多数人居住在挪威边境一侧。
挪威农业局表示,今年进入俄罗斯的42头驯鹿中有40头已被带回挪威,其余2头预计很快就会找回。农业局的一名负责人说,由于担心找回的驯鹿再次回到俄罗斯,已有数十头“越境”的驯鹿被宰杀,因为赔偿给萨米人的金额远远小于赔偿给俄罗斯的吃草费。
不过,这项围栏工程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在施工期间,工人们必须“始终” 待在挪威一侧。“这使得工作要求特别高。”挪威农业局的马格纳尔·埃弗森说,“如果工人在没有俄罗斯签证的情况下越境进入俄罗斯领土,就相当于非法入境。”
多知道一点
被俄乌战争影响的还有北极熊
挪威与俄罗斯在北极圈内有长达196公里的陆地边界,长期以来就是北欧五国在北极地区对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
但在2010年9月两国签署了《俄罗斯与挪威关于在巴伦支海和北冰洋的海域划界与合作条约》后,两国间关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边界争端终于解决,双方边境进入合作阶段,距离边界最近的挪威小镇希尔克内斯居民原本可以持免签证许可进入俄罗斯,而俄罗斯人也可以来该地区工作。这种情况直到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打断。
受到俄乌战争影响的除了驯鹿和边境小镇居民,还有倒霉的北极熊。
北极变暖的速度大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4倍。随着海冰的消失,极地水域开始向航运以及其他渴望开发该地区丰富自然资源的行业开放,而这些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以及金、铁等金属,以及稀土矿等。
在这张拍摄于2021年5月的照片中,新冠疫情仍在肆虐,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左)在冰岛雷克雅未克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期间,向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致意 (路透社)
为了保护北极圈的生态环境,由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以及美国这8个北极国家组成了北极理事会,由俄罗斯担任主席国,在环境保护和预防方面产生了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该理事会并不处理安全问题。
近30年来,北极理事会一直是冷战后合作的成功典范。但是俄乌战争后,北极理事会已经与俄罗斯断绝合作关系,改由挪威担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国。
但俄罗斯控制着超过一半的北极海岸线,没有了俄罗斯的合作,在该理事会的130个项目中,已有近三分之一被搁置,新的项目无法推进,现有项目也无法续签。例如,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科学家们不再分享有关气候变化的发现,而潜在的搜救任务或者漏油事件方面的合作也已停止。
北极熊经历过很多次人类战争的池鱼之灾
俄罗斯方面则邀请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在其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定居点开展研究——该群岛是挪威主权下的一处北极群岛,而其他国家可以根据一项在1920年签订的条约来在这里开展业务。
随着北极圈国家的分裂,意味着人类社会对北极圈变化做出有效回应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关键词: